在宁静的夜晚,本应是孩子甜甜入睡,做着五彩斑斓美梦的时候,可有些家长却被孩子那不小的鼾声打破了夜的静谧。这小小的鼾声,听起来或许可爱,却可能隐藏着大问题。孩子睡觉为什么会打鼾?这是正常现象,还是健康亮起了红灯?别着急,今日由陕西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任皎洁医师带你一探究竟,解开儿童鼾声背后的秘密。
“爸爸妈妈,我昨晚梦见自己变成小金鱼啦,还在水里吐泡泡!”5岁的乐乐每天早晨都顶着“熊猫眼”说梦话。这个总在课堂上“钓鱼”的小家伙,睡觉时鼾声如雷,还会突然憋气惊醒。经医生诊断,他患上了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(OSAHS)”,中医称之为“鼾眠”、“鼾证”——这个藏在黑夜里的“健康小偷”,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成长能量!
夜间的“呼吸警报”
儿童OSAHS就像一场“呼吸道大堵车”。腺样体和扁桃体这对“淘气兄弟”过度肥大,堵住鼻咽要道。当孩子入睡后,松弛的肌肉让气道“塌方”,气流在狭窄处“卡壳”,随后引发反复呼吸暂停。血氧浓度如过山车般骤降,大脑频繁发出“缺氧警报”,孩子则被迫憋醒,整夜在“睡着-惊醒”中循环反复。 古籍《诸病源候论》称此病为“鼾眠”,病因大致可归结为“痰、瘀、虚”三字谜题: 1.痰湿作怪:爱吃甜腻零食和冰淇淋的孩子,脾胃就像“生锈的搅拌机”,运化不力而生痰浊,堆积在咽喉如“淤泥堵河”。 2. 气滞血瘀:反复感冒或过敏的孩子,肺气壅塞如“堵车的高速路”,气血运行不畅,腺样体在炎症刺激下肿成了“红山楂”。 3. 脾肺气虚:体质虚弱的孩子,脾肺如同“电量不足的发动机”,无力推动呼吸之气,故而夜间阳气虚弱时,症状加剧。
中医的“解密地图”
陈皮、半夏像“疏通剂”瓦解痰湿,苏子、白芥子组成“清道夫联盟”,努力把黏腻的“痰浊”排出体外。 黄芪、白术如“防护盾”加固脾肺,山药、莲子化身“营养快递员”,把能量输送到全身。 桃仁、红花就像“微型挖掘机”疏通血脉,桔梗、甘草组成“咽喉修复剂”,可以缓解气道红肿。
迎香穴(鼻翼两侧):上下推揉50次,堪比“鼻腔吸尘器”。 印堂穴(眉心处):点按3分钟,启动“气血散热泵”。 白(山药)+ 绿(冬瓜)+ 红(山楂),煮粥时加3片陈皮(黄)。山药健脾,冬瓜利湿,山楂消积,特别适用于痰湿型鼾症。 甜蜜蜜(各种糖果及甜食)、凉冰冰(冰淇淋及所有冰冷的食物)、花绿绿(各种饮料和油炸食品)和黑漆漆(巧克力类),这些食物都是“呼吸道杀手”!统统不能吃!
中西医的“合体绝招”
多导睡眠监测就像“夜间摄像头”,可以记录呼吸暂停次数、血氧状况和血压情况,予以最直观的诊断数据。若孩子非常严重,还可通过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,快速打通“生命通道”。 (1)SST疗法(孙氏鼻病序贯疗法):由孙书臣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,是一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,通过中药口服-点鼻-熏蒸-含漱等多种手段相结合,针对鼻部疾病进行的综合治疗。
(2)扁桃体烙治:是通过特制的扁桃体治疗器(烙具),在扁桃体表面进行加热处理,以达到缩小扁桃体、消除慢性炎症症状、提高免疫力的目的。此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名医孙思邈的《千金翼方》,其原理是利用高温作用于扁桃体表面,使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灼伤坏死和脱落,从而刺激扁桃体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,尤其适用于不愿意或不适合接受手术的非急症期患者。(3)中药涂擦治疗:应用我科自研的“润鼻膏”进行鼻腔涂擦,可有效起到通鼻窍、疏风热和修复黏膜的作用。(4)中药贴敷:将中药粉贴于天突穴(锁骨中间),通过皮肤“慢释给药”; (5)耳穴压豆:在耳朵的肺、脾、神门等穴位贴王不留行籽,每天按压3次,相当于“微型针灸”。 (1)“侧卧睡觉法”:用小枕头抵住后背,避免仰卧时舌根后坠; (2)“睡前鼻腔SPA”: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,扫除黏液“路障”。
写给爸爸妈妈的“侦探手册”
小贴士:中西医结合就像“黄金搭档”:西医解决急性梗阻,中医调理体质根源。通过2-6个月的饮食调节、穴位保健和药物干预,多数孩子都有希望告别“睡眠小偷”,重新拥有酣畅淋漓的深度睡眠!愿所有的宝贝们都能茁壮成长!?